主题:社会运动

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社会运动

社会运动(英语:Social movement)是由个体社会群体松散组织为了实现推动、执行、抵制、阻止或撤消社会变革变化,而用体制外的策略,来改变现有体制的一种政治现象行动与集体。社会运动被描述为“组织结构和战略,这些结构和战略可能使被压迫人口能够提出有效的挑战,并抵抗更强大和更有优势的精英”。某些观点认为,非营利机构非政府组织,有其社会责任存在,单单有着善意,不代表这组织能负起社会责任,而近来对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责任的关注也在增加。

精选条目

东西文化论战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关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异同、长短和取舍的论战。这场辩论始于1915年《青年杂志》之创立,至1927年北伐前结束。期间,数百人以逾千篇文章参与论战,围绕着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出路展开辩论。

1915年,《青年杂志》以《敬告青年》、《法兰西人与近世文明》、《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》等文章比较东西文化,抨击中国文化。 《东方杂志》则在其后亦比较东西文化,为中国传统文化辩护。 1918年,陈独秀接连发文质问《东方杂志》记者,杜亚泉则在《东方杂志》上接连回应质问,随后辩论的内容和规模不断扩展,至于当时的重要学者几乎无不参加其中。 胡适、陈独秀等西化派批判中国文化,对之全盘否定。 五四运动后,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产生了失望情绪。这时候,章士钊陈嘉异等人积极宣扬中西文化的调和,引起了支持西化者的批判。此时,争论的焦点从先前的东西文化优劣的比较,及东西文明异同的比较,转为东西文化能否调和的问题。这一论战并未得出结论,以至1930年代重新出现“中国文化本位论”和“全盘西化论”的争议。

精选传记

米歇尔·阿弗拉克(阿拉伯语:ميشيل عفلق‎,1910年1月9日—1989年6月23日)是一位叙利亚哲学家社会学家阿拉伯民族主义者。他的理论对复兴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政治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;他被部分复兴社会主义者视为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首要创始人。他生前主要有《为了复兴》、《唯一的归宿之战》和《反对扭曲阿拉伯革命运动的斗争》等。

阿弗拉克关于政治、经济与社会的理论被统称为复兴社会主义,他主张阿拉伯世界各国团结起来,为实现阿拉伯祖国的统一和强盛而奋斗。他对资本主义共产主义都持批判态度,尤其批判卡尔·马克思关于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真理的观点。复兴社会主义学说的重点是自由与阿拉伯社会主义——一种有阿拉伯特色的社会主义,并不是西方界定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。阿弗拉克信仰政教分离,他是世俗化的坚定信徒,却反对无神论。虽然他是一名基督徒,却相信伊斯兰教是“阿拉伯天才”的证明。

精选图片

波罗的海之路,又称自由之链波罗的海之链,是发生于1989年8月23日的一次大规模和平示威,图为立陶宛境内的参与者。

Photo credit: Kusurija

欢迎参与

条目请求:
需要扩充或翻译的条目:
需要专家关注

相关主题

维基媒体

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:

刷新服务器缓存